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究竟用鋼琴練習跟用電子琴練習的分別是甚麼

初學鋼琴的人經常有疑問
可否先用電子琴來代替鋼琴來練習
大部分都由於家中地方淺窄
又或者價格高昂
而對購買鋼琴卻步
就讓我們先比較兩者的分別吧

其實彈奏旋律用的電子琴
其鍵盤黑白鍵之間的音程關係與鋼琴是一致的
就是說
能在電子琴上彈出一首樂曲的人
也可以大致在鋼琴上彈奏出來
而且在讀譜的過程中同樣能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認譜能力



不過從根本上來看
電子琴的彈法與鋼琴技能的性質是不同的:

首先兩者對觸鍵方法要求不同。
電子琴的發音是無論用甚麼方法、方式和感覺,只要能按下鍵盤,都會發出同樣力度、同樣音色的音。

而鋼琴則着重控制觸鍵的那一瞬間的感覺
或選擇所採用的方法
因為這直接關係着發出一個甚麼色彩的音。
所以凡先學電子琴的學生在改學鋼琴時
幾乎都要改進或重新學習觸鍵的方法。



第二,電子琴無法自如地控制力度。
例如是旋律以及所有橫向進行與展開的音的連續時
電子琴無法做出漸強、漸弱、特強、特弱等力度的變化與對比。
又或者如果我們演繹多聲部時
就無法令其中的那個音更突出一些
從而使其他的音弱下來
多數電子琴作品對左手的技術訓練非常單純
幾乎就像按動開關一樣



彈鋼琴
卻要求右手能做到的一切
左手也都能做到
所以鋼琴可以完美地彈奏復調音樂
在電子琴上卻很難做到

另外
有些電子琴沒有踏板
又或者音域小
這些條件都對練習構成阻礙
但我也明白
很多情況是由於某種原因
學習者不便購置體積笨重
價格昂貴的鋼琴時
在短期內
學彈電子鋼琴也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臨時替代辦法
但若長期使用
一旦彈奏真正的鋼琴時
就會感到不適應
還需要一個調整過程
以適應真正的鋼琴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有目的地練琴是很重要的

初學者每天所需的練琴時間

大多數初學者都問我應該要練多小時間鋼琴才有效
其實普通人每天至少要練習一個小時
才可進入循序漸進的進程
但當然對於小朋友來說這又會過多
因為他們的專注力大多沒有成年人好
就算家長強迫他們練習
只會令他們更抗拒學琴
對於小朋友來說
較為合理的處理方法
例如每天練幾次
每次練習十至十五分鐘
練習的內容應該大體固定下來
例如這次多一點點
下次少一點點
其實成人也可以遵循這個法則去練琴大多會事半功倍


初學者在練習鋼琴時常犯的錯誤

練習鋼琴最重要是必須練習對的彈法
不要把錯的東西求其練完便算
這是我見過很多學生都常犯的錯誤
以為多練便行
但其實所練的東西一錯再錯
不但沒有改正
反而把壞習慣練熟了
這情況較多發生在小朋友的身上
成人則較少
因為他們大多想盡快學好東西
自控力當然比小朋友高
但同時成人也必須明白學習鋼琴不宜過急
否則會忽略很多細節
有些人甚至因為認為自己學習的進度緩慢
而中途半途而廢
這倒是十分可惜的
相反小朋友有家長的適量管束和鼓勵
大多數都能學得長久
久而久之便能培養興趣
晉級也更快了


練琴的目的性


正如以上所提及
成人學鋼琴大多數欠缺明確的目的性
他們不是沒有目標
而是目標不夠清晰而已
又或者身邊缺少別人的鼓勵
欠缺成就感
這些問題我也曾遇過
有很多時
遇到練習的低潮期時
我會播放一些別人彈琴或比賽的片段來看
或者是播放自己喜歡的曲子
目的是激勵自己
為自己製造一點推動力
對成人學琴來說這是很有效的方法

另外要明白
老師在鋼琴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樂曲、練習曲的藝術和技術的要求
指出學生的各種缺點
教給各種方法
歸根究底都是幫助學生明確回去練琴的目的
將樂曲演奏的更加好聽
更富有藝術性
正如我第二段所提及
遺憾的是
有些學生總是漫無目的地練琴
他們自己存在甚麼問題
其實只要細心聆聽
自己也能聽得出來
但每天每次練琴要解決甚麼問題
都得過且過
結果一個不難改正的缺點或錯誤
長期改正不過來
這樣必定會事倍功半
甚至徒勞無功
白白浪費掉寶貴的時間

在學習鋼琴中
如何才能獲得較快的進步?
最重要的是練琴的目的性要明確
有了目的性就有了目標
小走一點彎路
因此教師、學生及家長要共同努力
讓學生日常的練琴始終貫穿着目的性
從而得到持久而不間斷的進步
這樣練琴才會有效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家長的角色 (所有學琴人仕所注意的基本功) Part 2


基本功三:節奏感與速度的穩定

就我的經驗,通常有學習舞蹈或打擊樂的孩子,
節奏感會比一般人來的好,
那是因為他們對節奏的感受,
是以全身的肢體去感覺,
而不只是在心裡默數它們的拍值,
所以若是老師在課堂上,
調了節拍機給學生練習,
家長應指引他們練習時使用。

初學時,老師會要求學生先將曲子的節奏念一遍或拍一遍,
在家裡練習時應該也要照做,
最好是家長跟著做,
讓孩子每次彈琴時都可以再複習一次每個節奏,
他就能記的更清楚。

有些孩子節奏感沒有問題,
彈琴卻總是忽快忽慢、斷斷續續,
因為遇到困難的地方就變慢,
那無關節奏感,
而是需要先將困難的地方練熟,
再以節拍器統一全曲速度。

如何發現孩子的節奏感究竟有沒有問題,
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節拍器,
如果老師已經在課堂上教導過孩子使用節拍器,
但他彈琴時卻總與節拍器呈現平行線,
完全無交集,
且你確認他已經很努力在對,
那就是有節奏感的問題,
可以跟老師反映尋求改善,
老師可能需要暫停一些課程,
用其他方式引導,
進度也可能需暫緩,
這是為了讓他真正了解各種節奏的拍值,
而不是去背旋律的長短。
若建立好的節奏感,
讓孩子用肢體感受音樂,
他彈出來的樂曲,
就會有輕重緩急,
慢板沈穩、快板活潑。


條件四:旋律的歌唱性 (singing tone)

這是學琴最晚熟的一個層面,
西且強求不來,
可惜的是,
孩子彈琴像木頭人,
是因為他對音樂沒有感覺,
不會唱旋律,
就算勉強他搖來搖去,
也只是裝模作樣,
不但沒有幫助,
反而害他節拍亂掉。

鋼琴的發音方式本身很難做得歌唱性,
打擊琴弦發音和發音不能延續的發音特征來講,
用鋼琴歌唱不是其性能的特長。
但由于現代鋼琴制作的先進,
用鋼琴歌唱不僅可能,
而且其優美動聽的音質可與其他擅長歌唱的樂器媲美。
然而,鋼琴的歌唱性彈奏和技巧的學習掌握、
娴熟運用是有相當難度的。
它必須依靠克服由于榔頭擊弦造成的打擊性
來創造一種特殊的觸鍵方式,
産生圓潤連貫的聲音,
在聽覺上求得柔和、抒情的歌唱效果。

手指的觸鍵方式的要求甚多,
不是爆發性的快擊揮動,
而是訓練有素的緩慢觸摸,
其觸鍵要求也不是初學幼兒所應接觸的課題。
因此,家長不必太早擔心此問題,
先要做好手形、視譜、節奏已經很足夠。

但就我的觀察,
在教會長大的孩子,
或有學舞蹈的孩子,
彈琴時的歌唱性,
確實比一般小孩來的好,
因為在教會裡,
常常接觸歌曲,
常常開口唱,
對旋律的起伏有概念,
耳濡目染下彈琴也會有歌唱性。
不論有沒有宗教信仰,
就讓他們多聽優美的音樂感染音樂性,
等他們對樂曲的起伏有感覺,
自然會有肢體的搖晃,
那是發自他內心的感受,
先感動自己,也才能感動人,
千萬不要是裝出來。


條件五:好的學習與練習態度

講到這點就有點沈重了,
因為前四點大部分是老師的責任,
如果老師已經提醒過、也努力過,
卻看不見孩子的進步,
甚至還更退步,
那就必需要檢討孩子的學習態度是否有問題了。

通常老師都會將每個禮拜的學習進度、練習方法、時間等,
清楚的寫在手冊上,
這是一個可以建立正確態度的好方法,
家長必需引導孩子,
陪著他跟著老師聯絡簿的規定照做。

另外更多幼兒的家長會問我,
60分鐘孩子能座的住嗎 ?
好的學習也取決於課堂的長短。
在教學的過程裡,
我慢慢發現30分鐘課程,
實在不是我愛的課程模式。
我認為不能因為孩子後段精神不專心而簡短課程,
因為他們只會一值習慣下去,
即使再來調回45-60分鐘課程,
一樣會精神難以集中 !
我的想法是 : 就給孩子練習的時間吧!
另一好處是,
老師可以教授更多樂曲以外的知識和故事,
除了豐富了他們的樂理知識,
鞏固他們的彈琴技巧外,
也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琴興趣。
看到他們主動提議要多彈曲子和想考試時的模樣,
比起一開始轉老師來我這裏學時的十萬個十願意表情,
真是欣慰著他們真的成長不少。


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要批評,
因為我已經很幸運,
擁有許多理念相同的家長,
我們常一起討論孩子的各種問題,
常一同欣喜於孩子的進步。

所以此篇文章,
是要給予各位家長見議,
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
同時老師也需要自我檢討,
自己的教學,是否有需改善的地方,
因此我幫每位學生做了一個評估筆記,
列出他們的優缺點,
以及需要加強的地方,
並為他們之後的學習設立一些目標,
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呵!

家長的角色 (所有學琴人仕所注意的基本功) Part 1

經常有家長問我,
為甚麼子女學琴那麼慢,
過了大半年還是初級?
又或者好奇自己的孩子彈得到底算好還是不好?
又或者有家長覺得小孩的姿勢不太對,
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學好?
為甚麼孩子彈得怪怪的?
總是掌握不到拍子?
是天生沒有拍子感嗎?
如果你有以上疑問的,
但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希望以下的內容對您有些幫助。
對於這些問題,
我一直希望能綜合一篇文章加以解答。
最起碼知道出問題的根本,
才能把問題解決過來吧。

其實引發以上疑問的原因,
不外乎是對彈好綱琴的基本功不了解。
特別是對年幼的小孩,
更難於短期內把這些基本功一次過處理好。
因此在我的教學經驗中,
家長的角色十分重要,
再好的師資、再優秀的學生,
都比不上能認同老師、能和老師充分配合的家長。


基本功一:正確的手型

這是學習鋼琴最重要的第一步,
孩子因為年齡小,
肌肉發展尚不健全,
所以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維持正確穩定的姿勢(大約3個月至半年)。
特別是我現在教的琴行,
學生升級都不能隨便通過,
而是要通過總行的升級演奏會評估。
於分紙上可見評分老師都是先看姿勢及手形後看曲子,
而對初級學生,
手形是尤其看重。

我通常都這樣提醒學生:

-手指彎:保持圓圓的手型,像貓爪。
-手心空:像一個山洞。
-手腕平:自然下垂,不要翹高。

這些重點老師上課時會一再強調,
但很多孩子是上課做給老師看,
回家就故態復萌了,
所以要家長在旁協助提醒。
又或者雖然經多次提醒,
因小孩尊注力和自控力未夠,
而經常忘記。
越早養成正確的姿勢,
彈琴會越輕鬆,
觸鍵也會扎實好聽,
若回家不持續以正確手型練琴,
當壞習慣養成後,
必須花費加倍時間才能修正回來。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彈琴時的姿勢,
若是肩膀會抬高,
通常手肘也會跟著抬高,
手腕也會是高的,
此時只要輕輕壓低他的手腕或肩膀,就可改善。

另一個重要的是觸鍵的位置,
手指彈下去時應該是在指甲前端與指腹之間受力。
有些年紀小的孩子會翹起別的指頭以維持平衡,
這也是由於手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所致。
改正方法有很多,
例如停下來休息一會、
做些手部放鬆運動、
多運用到手指運動 (finger work)、
練scale等。
當然要視乎年紀、曲目、個人性格等因素去決定解決方法。


基本功二:視譜能力

這是眾多學琴的學生感到挫折和痛苦的一項,
看譜應該是由老師引導,
家長只要提醒他練習時眼睛應專注於樂譜上,
而不要一直盯著手指,
這是避免許多孩子是用耳朵看譜,
將曲子的音聽到背起來再彈奏,
而不是真的會看譜,
這也是為什麼初學的孩子,
老師通常都不先示範彈新曲的原因。

我通常都給學生三個自我檢查的口訣:

1•手指彎彎:保持圓圓的手型。
2•手心空空:像一個山洞。
3•手腕平平:自然下垂,不要壓低、也不要翹高,
  手型的最高點應該在第二指關節。

這些重點老師上課時會一再強調,
但很多孩子是上課做給老師看,
回家就故態復萌了,
所以要家長在旁協助提醒,
越早養成正確的姿勢,
彈琴會越輕鬆、放鬆,
觸鍵也會扎實好聽,
若回家不持續以正確手型練琴,
當壞習慣養成後,
必須花費加倍時間才能修正回來。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彈琴時的姿勢,
若是肩膀會抬高,
通常手肘也會跟著抬高,
手腕也會是高的,
此時只要輕輕壓低他的手腕或肩膀,就可改善。

另一個重要的是觸鍵的位置,
手指彈下去時應該是在指甲前端與指腹之間受力,
有些年紀小的孩子會翹起別的指頭以維持平衡,
只要他的手型沒有改變,觸鍵位置正確,
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反倒是全部的手指完全黏在鍵盤上的彈奏,
才是有問題的。


條件二:視譜能力

這是眾多學琴的學生感到挫折或痛苦的一項,
看譜應該是由老師引導,
家長只要提醒他練習時眼睛應專注於樂譜上,
而不要一直盯著手指,
這是避免許多孩子是用耳朵看譜,
將曲子的音聽到背起來再彈奏,
而不是真的會看譜。

家長還可藉由以下方法觀察孩子視譜是否有問題,
如果您給他一首與目前程度相當的新譜,
他卻完全無法自己找出音和位置,
那就是有相當大的看譜問題,
請跟老師反映尋求改善,
否則他很難持久學習。

以進度來說,
我是比較喜歡學生不管年紀小或是年紀大的,
都走完Alfred基礎教材,
學一段長時間,
才搭配練習曲去練習。
按步就班或許很乏味,
但唯一的好處就是你閱讀了大量的樂譜。
所以在視奏上是很好的幫助。

因此,在練習視奏的時候,
沒有別的訣竅,
就是大量的看譜練習,
就像背生字一樣,
把詞彙存起來。

另一增強自己視譜能力的簡單方法是,
用眼睛看完後,
腦袋記一下 (人的腦袋都會有短暫記憶的呵!)
例如眼睛看後三個音符時,
手要彈到第一個音符。
不論是成人或小孩,
往往都會彈不好,
因為眼睛要快,
而手卻要慢一點。
這就是為什麼我鼓勵小孩邊唱音邊彈,
然後老師必須要在旁邊打拍子。
眼手耳都要協調,
絕不是立即改到的事,
但多練幾次總會進步起來,
久了他就知道怎麼視譜了。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小朋友學琴疑問 Q&A (Part 2)


Q. 小朋友幾多歲可以開始學鋼琴?

A. 相信大部份的父母均會問到這個問題,大家都明白到太早讓小朋友學音樂,小朋友未能適應和難以理解,他們會感到困擾,更可能使小朋友逃避。但太遲學習音樂又會起步得晚,因學習音樂需要長期的練習。但什麼時候才是適當的時機呢?一般來說是幼稚園高班至小學一年班左右。 

此時的小朋友,他們的耐性及對老師的服從性開始萌芽,亦可同時應付不同的事情,例如看譜、找出音符等。另外,這時候小朋友能靈活地運用肢體,使他們能控制手指部分的運作。他們可對點、線、空間有更清晰的概念,對於看五線譜更為容易。最後,他們左右手的協調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左右手分開動作,以便同時操作不同部位的琴鍵。



Q. 小朋友學習樂器時,父母應否陪他們一起學習?

A. 很多父母讓小朋友學習樂器時,將他們帶到導師身旁便鬆一口氣,之後有些父母會坐在一旁,有些會在旁說「很容易呀,就是這樣…」,更有些會在講電話或與其他人談天。不過這時的小朋友正在面對一種陌生的環境,他們會感到無助及憂慮。所以建議父母應陪他們學習一段時間,父母可以了解學習的難度或竅門,亦能與小朋友同時學習,成為親子活動之一。
 
父母與小朋友一同學習可以一起在家中練習及交換心得,使小朋友有一種「有自己人做伴」的感覺,他們會學得更輕鬆愉快。過了幾個月後,父母的學習進度或許及不上小朋友,或許會因此暫停學習,但這時小朋友已能掌握學習的狀況,他們的學習情結亦較穩定,父母不陪他們學亦沒有所謂。



Q. 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學習音樂的低潮期?

A. 若小朋友在努力練習後而無法進步,若不是能力不足,這樣小朋友很大機會是處於學琴的低潮期,而低潮期是有以下幾種的:

1) 當小朋友在努力練習後,便會認為自己能達到高水準,但因為技巧是需要經過長期的練習及消化少能進步的,不能在短時間內有大幅度的進步,所以他們便會感到沮喪及低潮的感覺。

2) 小朋友因為年齡的問題,對於抽象的思維還沒有建立起來。他們無法體會抽象的音樂便會產生低潮。

3) 有些小朋友的肢體並不太靈活(例如左右手不協調、手指移動不靈活),所以學習音樂感到特別困難,遇上挫折。

其實以上的情況均要時間來解決的,始終學習音樂並不是一時之間便能學會。不過一些外在因素如老師教法不當、嚴厲,家庭和學校的影響,甚至小朋友對自己要求過高亦可能使小朋友在學習音樂上遇到低潮期。父母在釐定低潮期的主因後再想方法解決。若是技技巧上的問題,可和導師溝通,增加練習時間或讓小朋友停止學習一段短時期。若對於抽象事物的理解,可以視覺上的感覺,配合他們能體會的層次來使他們明白,盡量緩和小朋友的挫折感。



Q. 學樂器會不會影響學校成績?

A. 學習樂器會否影響學校成績,在於能否令小朋友自我安排時間。讓小朋友擁有自動自覺的能力,這會比督促他們練習更有效。因為小朋友能夠自己安排練習音樂和學校功課的時間,當他們發現學校功課比較多的時候,他們會懂得多花時間完成,減少或改變練習音樂的時間。父母可以給小朋友列出每天要要成的工作,但不要給予固定的時間限時完成,這能給予更多的彈性他們。父母並不需在背後催促他們做什麼,帶著信任的態度並尊重小朋友的決定。其實學習音樂可以說是讀書的調劑品,小朋友以學習音樂的時間以來放鬆自己,培養出耐性及得到充份的休息,相對於終日盲目讀書的效益更好。



Q.  如何提升學生自學的能力?

A. 小朋友學樂器,單單以課堂的時間並不足夠,小朋友自己需要在課堂外的時間練習,而教懂學生獨立練琴的能力才是長遠之計。小朋友能否獨立練琴,關鍵在於上課時導師能否提高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音準的訓練上,導師不只告訴學生那個音準、那個音不準,導師應該集中訓練學生的耳朵,使他們自己能分辨出來。導師應讓不先說出答案,讓學生自己說,由其他同學來糾正。當學生答對時,導師必須讚揚他們,使他們感到成功感及信任自己的耳朵。這樣,學生在往後的課堂上便會特別留心,而當學生自己練琴時也不會容忍自己不準的音出現。



Q. 小朋友的學習進步比其他小朋友慢,可否加快他的學習進度?

A. 學習樂器並非短時間便能成功學會,因為學習樂器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若一下子給予太多學習上的知識,小朋友根本不可能記到,即使小朋友能記下,也會很快忘記,或是他的根基打得不好,對小朋友將來的發展沒有一點的好處。最怕是小朋友會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煩躁、懼怕和反感。所以必須按照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地慢慢把每項技術教導小朋友,讓他們對每項技術都有充分的準備,並能使他們學得容易,能輕鬆、穩步扎實地達到目的。

做父母的最應該避免的是與別的小朋友作比較,基本上每個小朋友的學習進度都不相同,強要把孩子的進度追上別人,結果質量會很差,還要花很大的力氣才改回出現的毛病。即使小朋友的學習進度比預期快,但並不代表可以加快步伐,因為基礎一定要扎實,才能走得遠。

小朋友學琴疑問 Q&A (Part 1)


Q. 小朋友幾多歲學鋼琴好?

A: 如果小朋友太年幼,手指可能太細,按琴鍵的力度亦不足。彈琴時,手指容易疲倦或感到酸痛。加上小朋友未認識英文字母 CDEFGAB,亦較難理解音階。另外要視乎小朋友的性格,有些小朋友較為文靜,有些較為活躍。活躍的小朋友可能上課時不太集中,影響學習進度。

其實小朋友幾多歲學琴好,要視符以上因素。如果要提供一個年齡作為參考,我們建議5歲的小朋友較為適合開始學鋼琴。
 


Q. 我聽其他家長講,彈電子琴會「彈壞手勢」,學鋼琴時,可否用電子琴作練習呢?

A: 因電子琴的琴鍵比鋼琴輕,所以彈奏電子琴與鋼琴的力度也有所不同。 如果用電子琴練習,再彈鋼琴,便會比較吃力,亦所謂「彈壞手勢」。 還有,有些電子琴的琴鍵的與鋼琴不同,所以學鋼琴當然最好是用鋼琴作練習啦!



Q. 若孩子不肯練琴,父母有什麼方法處理?

A. 對於練琴的問題,孩子均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孩子會遵從父母的時間安排練習,甚至有些會自己安排時間去練習,這種情況父母只須偶而提醒他們便可。但有些孩子少部分時間自己練,大部分時間均要父母提醒,有些更是父母提醒也不練琴,這時父母便要花些功夫去解決問題。

首先,可先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不學琴的原因。孩子很多時均會「三分鐘熱度」,在他們的厭惡時期,不必要求他們常常練琴,甚至可以停止練琴一段時間,使他們不會對練琴反感。

其後,父母可推行獎勵的制度。例如當孩子每次練習後,給予他們一張的貼紙或簽名。到他們練習了20-30次琴的時候,他們便可以得到他們很想得到的禮物。在中途亦可給予小禮物,因為對於小朋友來說,20-30次的學琴時間太長,為了維持他們的學習習慣,練習了5-10次可給予小禮物。

在孩子學琴時,父母均要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例如當全家人都在看電視或正進行有趣的活動,這時使孩子去練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剝奪。另外在提醒孩子去學練琴時,請不要以不悅、不耐、也不了解孩子正在做什麼的時候說。



Q. 若孩子正在學音樂,父母應避免犯上哪些錯誤?

A. 1) 對孩子期望過高 – 經常把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比較,說別人已經考了八級鋼琴等等,均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當父母明白孩子各種能力發展的程序,是有其時間性的,便不會太急躁,也不會有不當的期望。

  2) 對孩子有錯誤的幻想 – 這幻想源自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父母應順應孩子的發展模式,不要過份幻想孩子會有好高的成就便可

  3) 缺乏學習音樂的環境 – Learning Outcome = KSA x E x M, 要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Learning Outcome),除了有足夠的K(knowledge 知識), S(Skill 技術) 及A(Attitude 態度)之外,孩子的學習環境E(Environment) 及推動力M(Motivation)。好多時父母只知給予孩子樂器及老師,但缺乏了對孩子的鼓勵,亦沒有關心孩子的學習進度,更沒有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如上課地點遠、欠缺安靜的環境及給予壓力等)。

  4) 時間安排 – 是否衡量過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在適當的時機,開始適當的學習?太早開始起跑,不一定是件好事。另外,上課亦不宜過密或或少,平均一個星期一堂便足夠,因可給予孩子練習的機會。